至此,關於趙徹謀反的事情,也算是暫且告一段落了。
畢竟,不說趙徹身為嬴政親兒子的事實,單單是他那層出不窮的古怪手段,就足以引起嬴政的重視了。
若是能將其善加利用,趙徹就是大秦更進一步的關鍵。
“蒙卿,你覺得寡人的幾個兒子如何?”
“各位公子有陛下的悉心教導,自然都十分出色。”
蒙毅隨口說道。
嬴政的子女多達三十三個,光是公子就有二十三人。
而嬴政又遲遲未立儲君,所以朝中的大臣們也很少會主動提及各個公子的情況。
不過,要說嬴政的子嗣當中,最為出色的,當然是長公子扶蘇了,其次就是十八公子胡亥。
扶蘇的才能毋庸置疑,隻是性格這方麵一直不得嬴政喜愛。
去年,嬴政被方士侯生盧生欺騙的事情惹惱,坑殺了諸多方士以及所有牽連的儒生。
扶蘇在這個關頭上,上書勸諫嬴政,結果直接被髮配到了上郡去協助蒙恬修建長城,抵禦匈奴。
不過聽說扶蘇在上郡那邊的表現還不錯,說不定什麼時候嬴政就把他給調回來了。
“蒙卿,此處也無外人,你對寡人的子嗣如何看待,儘管說就是,寡人恕你無罪。”
嬴政搖頭,這種萬金油的說法,朝中人人都會說,他早就聽膩了。
“那就請陛下恕臣鬥膽了,下臣以為,諸位公子之中,最為出色的,當屬長公子扶蘇,其次便是十八公子胡亥,當然,其他的各個公子也是非常優秀的。”
“那你覺得,徹兒和扶蘇胡亥相比如何?”
聽到嬴政的問話,蒙毅頓時心道一聲果然。
“下臣對徹公子瞭解不多,不過他手裡的那些東西,若是全由公子一人拿出的話,那必然是極為優秀的。”
“嗯。”
嬴政聽完蒙毅的回答,隻是點了點頭,也不知道心裡在盤算什麼。
蒙毅跪坐在下方,隻感覺如坐鍼氈,想找個藉口離開,卻不敢在這個關頭打擾嬴政。
幸好,這時外麵傳來了趙高的聲音,這纔給蒙毅解了圍。
“陛下,下臣趙高求見。”
“宣!”
趙高邁著步子剛走進來,就看到了正在一旁的蒙毅,不由得蹙眉。
他和蒙氏一族的關係向來不和,最近蒙毅出入鹹陽宮的頻率明顯有些高了,這對趙高來說,可不是什麼好訊息。
當然,有嬴政在這裡,趙高也不敢說什麼。
“陛下,上郡傳來戰報,日近秋收,北方匈奴或將南下劫掠。”
“該死的匈奴,還不肯消停!”
嬴政冷哼一聲,之前派蒙恬北擊匈奴之後,他們纔剛消停了一段時間,這麼快又不老實了。
“蒙恬還說什麼了?”
“回陛下,內史大人所言皆在信中。”
趙高說著,遞上了一卷竹簡,正是蒙恬傳回來的情報。
嬴政打開竹簡,看了幾眼之後便是眉頭緊皺。
匈奴侵擾邊關倒是小事,如今長城的修建已經初見成效,匈奴根本不可能大規模進犯。
但最主要的問題還是邊境軍隊的糧草緊缺,根本不足以支撐起一場戰爭。
秋收尚未開始,今年的賦稅也還冇上繳過來,大秦的國庫缺失十分嚴重。
“傳令治粟內史,讓他想辦法調集出征的糧草。”
嬴政看的心煩,直接對趙高吩咐了一聲。
“陛下,去年河北大旱,治粟內史征調糧草有誤,已經被您砍了,到現在還在空缺。”
趙高小聲說道。
大秦的治粟內史一直是個高危職業,比什麼武安君還要邪門。
治粟內史本來是個很高的職位,位列九卿之一,掌管天下糧草賦稅,獨掌大秦財政大權。
但問題也就在這裡,大秦大大小小的事務,所需要的糧草財物,都要從國庫出。
自從嬴政上位之後,一統六國,南平百越,北擊匈奴,這麼多場仗打下來,早就打的大秦國庫空虛了。
偏偏嬴政這幾年還大肆動用勞力,花費了極大的代價來修建長城、阿房宮還有皇陵。
這讓大秦本就不富裕的日子,現在更是雪上加霜。
去年河北的旱災,嬴政下旨讓治粟內史出糧救災,但是國庫裡實在拿不出錢來了。
這就導致,這場災情傷亡慘重,餓殍遍地。
嬴政大怒之下,直接讓人砍了上一任的治粟內史。
後來,這個職位就一直空缺下來了,再也冇有人敢擔任。
“真是荒唐,我大秦朝中這麼多官吏,居然連一個治粟內史都選不出來,寡人要你們這群廢物有何用?”
嬴政一腳踢翻了眼前的桌案,劈頭蓋臉對趙高就是一頓罵。
“陛下,下臣惶恐!”
趙高腿一軟,連忙跪在地上請罪。
“蒙毅,隨寡人出宮!”
嬴政冷哼一聲,實在不想搭理趙高,乾脆起身帶著蒙毅離開了私殿。
“陛下這是要去哪裡?”
趙高看著嬴政離去,眼裡閃過一絲疑惑。
明眼人都看得出來,嬴政今年的身體越來越差了,民間也是流言四起。
尤其是嬴政至今還未立下儲君,這就讓很多人心中生出了許多心思。
趙高作為嬴政身邊的紅人,又是公子胡亥的老師,他簡直可以說是暗地裡最活躍的一個了。
不過最近蒙毅最近進宮的次數實在是太頻繁了,嬴政現在出宮還特意帶上了他,這就讓趙高心裡不得不多想了。
不過多想歸多想,真要讓趙高去調查嬴政的蹤跡,他還冇這個膽子。
“難道說,陛下在外麵有一個私生子的傳言是真的?”
趙高心中盤算著,嬴政在修建阿房宮的時候,就有一則不知道從哪裡傳出來的流言,說阿房其實是嬴政的一個紅顏知己的名字。
而這個阿房宮,正是嬴政為了紀念她所修建的,甚至還有人說,嬴政和那個名叫阿房的女子育有一個子嗣,阿房宮修好之後,嬴政便會將他們母子二人接回來居住。
阿房宮的豪華程度可是甚至要超過鹹陽宮的,若傳言為真,那那個名叫阿房的女子和他的孩子,得多受嬴政寵愛纔能有此殊榮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