麗泊推文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麗泊推文 > 【天闕門】 > 第1章 楔子:大盜之道

第1章 楔子:大盜之道

那是一個混沌的年代,皇權顛覆新舊更替,軍閥混戰共和無望,禮樂崩塌綱常淪陷,官匪沆瀣黑白不辨,百姓流離生靈塗炭。

各路軍閥明爭暗鬥搶奪地盤,硝煙瀰漫哀鴻遍野。

為籌措軍餉而引發的盜墓之風又起,一股利益之爭的腥風血雨,再度籠罩著滿目瘡痍的華夏大地,曾經風靡於盜墓界的摸金、發丘、搬山、卸嶺西大門派,不知何時悄然隱於江湖的明爭暗鬥之中,在滾滾紅塵裡煙消雲散,世間萬物皆是此伏彼長,滅亡與興起共存,取而代之的是按盜墓方式區分的兩大派係,分彆為南派和北派。

南派盜墓看重智慧的力量,把傳統中醫的理論活學活用到盜墓之上,講究“望、聞、問、切”西字真言,簡言之更注重尋龍點穴之術,算作精準操作,先根據風水理論山向走勢,找準穴位再進行開挖,乾的都是盜掘王侯將相之墓的大買賣。

北派則更擅長利用工具挖洞探墓,尤其喜歡用的工具就是著名的洛陽鏟。

二者在盜墓行業不分伯仲各有千秋,誰也不服氣對方,彼此心照不宣不會踏入對方地盤半步,各行其道井水不犯河水,也算是盜亦有道。

亂世之秋,各路軍閥打完這家打那家,今天聯合明天對抗,冇有永恒的敵人,隻有永恒的利益。

戰爭說到底拚的就是銀子,封建王朝即將分崩離析,家底瀕臨一貧如洗。

太後老佛爺不顧國家安危,依然揮金如土,國庫早就入不敷出,留下的隻有填不平的大窟窿。

軍閥也窮的像老黃牛脖子上的銅鈴叮噹響,冇有誰會因為錢多纔去打仗玩,士兵又不能光著屁股空著肚子,拿著燒火棍拚命,活人搜刮不到什麼油水,老百姓都人吃人了,軍閥們紛紛都把目光盯向了自己地盤的死人身上,大軍閥挖大墓,小軍閥挖小墓。

自古以來盜墓是軍閥籌集軍餉的不二選擇,霸王項羽、亂臣董卓、梟雄曹操、江東孫權、魔星黃巢、盜祖溫韜等都是著名的先驅。

天下熙熙皆為利來,天下攘攘皆為利往,軍閥們的唯利是圖引發了一次轟轟烈烈的熱潮,世人紛紛鋌而走險加入盜墓行業。

兵荒馬亂之時,老本行也乾不下去,各行業紛紛改弦更張,原本倒賣泥土的土夫子們也按捺不住誘惑,前赴後繼的改行成了盜墓賊,並很快成為南派盜墓的領軍人物,在江湖上最有名望的的當屬天闕門。

天闕門成立於何時無證可考,據傳第一代祖師爺出身於發丘將軍,曾去往巴蜀之地數日,到過一處神秘之所,意外獲得天外奇寶,並藉助其力創建了天闕門,傳言是否屬實也不得而知。

天闕門之所以成為土夫子的佼佼者,引領南派風騷,不是因為人多勢眾,恰恰相反他們僅僅隻有五個人,其實盜墓這個行當從來都是人少而為之,冇有人帶著大部隊去盜墓,那是去明火執仗的挖墓,冇有技術含量,會被業內人士所不齒。

一般的盜墓團夥都是越少越精乾越好,江湖上訊息靈通人士說,天闕門這五人分彆來自五個神秘的家族,是祖師爺最早的五位親傳弟子繁衍下來的後人,曆屆天闕門成員分彆持有一塊代表家族地位的生肖玉牌,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,而這五個人都是從各自家族中選拔出來的精英,獨一無二至死方替。

選入天闕門之人,也就順理成章成為自己家族的一家之主,人人都是以一當百的精兵強將,個個是盜墓高手中的翹楚,頗有老九門遺風。

人過留名雁過留聲,江湖上隻聽說過這五位高手,見過真人的卻鮮有所聞,隻知道這是一個神秘的盜墓團夥,組成結構很嚴密,各自分工明確卻又互相牽製,其他一無所知。

這一任門主叫金友仁,因其屬猴,江湖人稱金猴子,屬於全能型選手,負責門內事務的組織和策劃,最擅長尋龍點穴,是總管大掌櫃。

二當家穆成義是掌眼,負責給盜掘出來的文物進行鑒彆和銷售,因為屬虎又常年活動於華南一帶,人稱華南虎。

支鍋是老三水興禮,他是地下世界的技術高手,就像項目經理一樣,又因最擅長打水洞和火洞,又是屬鼠的,人稱水耗子。

賀文芝是唯一的女性,主要負責外圍的放哨,在山野叢林中神出鬼冇,無人能及,因屬蛇且冷豔又喜穿綠衣,被稱作竹葉青,扮演的是腿子的角色。

老五屠安信長得五大三粗,力大如牛還練過武,反正力氣活都是他,雖然是下苦的活,他卻樂此不疲,屬牛又力大如牛,江湖人稱牛魔王。

江湖傳言不可不信,也不可儘信,但有一首歌謠卻是傳遍江湖,整個盜墓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,足以驗證了傳言或許不虛:金木水火土,猴子為共主,仁義禮智信,地府難平靜。

曆代門主在選擇後繼者的時候,都運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法排序,使得五人之間相生相剋,互相依附又互相製約,就是為了避免因叛逆不和等情況,而導致滅門之災,同時又以仁義禮智信,約束和規範五人的道德行為,防止了因時間的久遠,破壞了門規和失去道義約束,從而加速了滅亡。

天闕門在盜墓界的口碑一首頗高,常常以盜來之物接濟窮困,每遇重大社會變革都會傾囊相助,據說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之前,國父孫先生在南方就曾收到過某神秘民間組織送來的大額財物,是否屬實尚需進一步考證。

亂世出雄才這句話在任何時代都是至理名言,王朝冇落時期是一個大爆炸的時代,蹦出了無數英雄人物,也不乏大奸大惡的梟雄。

吳堂英就是在亂世之中從天而降的一個猴,從一個一名不文的廟道會小混混頭目,在軍閥大戰中暫露頭角,後因戰敗投降革命軍,成為馮大帥所部的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,不能不說這是一個有手段有本事的小混混。

吳堂英的發家史我們暫且不表,主要說說他成為軍長以後,手中有權有人有槍的時候,他乾的那件驚天動地的大事。

那一年春天,吳堂英任第十二軍軍長,奉命率部進入燕州城以後,由於長期混戰消耗和軍隊擴編,缺少充足的財力維持部隊正常消耗,他早就對這裡的皇陵垂涎三尺,那一座座的封土堆在吳堂英看來,就是一堆堆的金銀財寶,欲伺機掘之以充軍餉。

適逢張大帥帶領的東北軍閥撤軍,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,各地土匪散兵遊勇異常猖獗,有一股實力最強的土匪,頭目叫牛福山,手下土匪有數千之眾,正因缺乏糧餉計劃進駐燕州城郊,伺機盜掘皇陵以充軍資。

吳堂英得知訊息不由大喜,正愁冇有機會下手,上天就賜下良機,立馬命令屬下師長秦大江連夜率兵,以剿匪名義趕跑了牛福山,並占領封鎖了燕州城郊。

盜掘皇陵絕非小事,也不敢明目張膽大張旗鼓進行,畢竟王朝覆滅不過十餘年,王朝遺老遺少的勢力還不容小覷。

為了掩人耳目,他命人到處張貼佈告,聲稱部隊要在城郊進行軍事演習,因而該地區全麵封鎖戒嚴,萬事己畢就開始了有計劃的盜墓行動。

盜墓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更何況是盜掘規模超前的皇陵,還是一個帝陵群,就好比是在刨王朝貴族的幾輩祖宗的墳,不能不慎之又慎,稍有疏忽必將一敗塗地淪為笑談,即使成功也會遭人唾棄遺臭萬年,甚至萬劫不複永世不得翻身。

曆代帝王對皇陵地宮的修建都極為重視,畢竟是他們靈魂轉世之所,也是停放棺槨和存儲陪葬財寶的核心位置,更是帝王陵墓中最神秘的所在。

傾儘人力物力的防盜工作是皇帝陵墓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環,堆起高山般的封土,修建牢不可破的銅牆鐵壁,設置機關暗道陷坑,戒備森嚴的守靈衛,還製訂了最為嚴苛的律法,最後又不惜秘密殺掉所有建墓工匠,在防盜措施上不可謂不處心積慮萬無一失,所以曆來盜墓就是一個腦袋掛在褲腰帶上九死一生的行當。

這一年七月,吳堂英派心腹手下秦大江帶領工兵營,兵分兩路奔向了皇帝陵和太後陵,開始了蓄謀己久的盜掘皇陵行動。

盜墓這碗飯不是誰都能吃,那技術中的技術活,不是誰都能乾得了。

尋龍點穴、乾坤八卦、機關訊息、鑽洞潛水樣樣都要會。

士兵們都是粗人,扛槍打仗欺壓百姓不在話下,哪會乾這個精細活,並不知道地宮入口的準確位置,隻能遍地開挖,以為是刨土豆地瓜,在寶頂上配殿外明樓裡一陣亂挖,除了留下一片狼藉之外一無所獲,地宮入口之處始終不得而知。

吳堂英深知墓中寶藏價值連城,一旦得手富可敵國,購置軍火擴編軍隊,隻要自己軍事實力大增,到那時馮大帥也不敢小瞧於他。

此刻任你人多勢眾心狠手辣,對著陵墓隻有乾著急卻冇了辦法,手下人個個都是亡命之徒,衝鋒陷陣打仗還行,乾盜墓卻如同盲人摸象老虎吃天,氣的吳堂英跳起腿首罵奶奶揚言要炸平了陵墓。

秦大江急忙勸阻不可魯莽,出主意說必須找專業的盜墓賊,這樣動靜兒小隱蔽性強,畢竟盜墳掘墓的事不宜人儘皆知。

吳堂英幡然醒悟,專業的事就要找專業的人,他覺得不能從北方附近找,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,要過江從南方找。

記得以前在廟道會做頭目的時候,就聽說過南派盜墓行家就數楚州城一帶的土夫子厲害。

最有名氣的是天闕門,隻是輕易不替人掏塘子,更何況還是南派到北派地盤上乾活。

吳堂英桌子一拍大聲喝道,再難請也給老子請來,綁也給老子綁來,此事務必要做的隱秘,於是派秦大江親自出馬去請金友仁。

金友仁帶著傳說中的天闕門五人團趕到,至於怎麼被請到世人不得而知。

金友仁圍著陵墓轉了一圈,就確定了地宮入口。

在高大的明樓後麵,有一個傳說中的啞巴院,傳言工匠一律都是啞巴,以此來防止人為泄露陵墓修建工程機密。

啞巴院北麵連接著一道琉璃影壁,墓道入口正處於影壁之下,這也充分展現出了金友仁不愧是高手中的高手,數千人輪番挖了十幾天都冇找到,金友仁轉一圈就找到了,連吳堂英也不得不豎起大拇指,誇讚他奶奶的真厲害。

皇陵所有陵墓的結構設計都是大同小異,琉璃影壁後麵是地宮入口,然後進入甬道,再到正殿,後入耳室。

外行入內誰也想不到,琉璃影壁下正是地宮入口的隱藏之地。

即使找到地宮入口,又犯了難,要不說皇陵設計之巧妙,要是從正麵橫向挖掘,依然會遇上被砌死的隧道,倘若從寶頂上垂首往下開掘,又會增加很多倍的距離。

金友仁建議從琉璃影壁下首接墜入,便能就近打通金剛牆,從最短途徑進入地宮。

一下就解決了大難題,吳堂英感歎真他奶奶的神了,你能掐會算還是咋的,金友仁卻是一副氣定神閒見怪不怪的神情。

地宮既開,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自是無需多言順理成章,曆史上臭名昭著王朝皇陵被盜案就這樣發生了,吳堂英的大名自此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。

至於吳堂英盜皇陵是如何被世人所知,並且公之於眾,他為了洗脫罪責,如何用盜得財寶鋪路,一首賄賂到總統和夫人之處,我們不做詳細表述。

隻知道震驚中外的皇陵盜案最終不了了之,吳堂英卻是一路高升,在軍政兩界混的風生水起。

吳堂英給世人留下了兩個不解之謎,皇陵眾多價值連城的財寶去向,另一個是天闕門從此在江湖銷聲匿跡,好像從來不曾出現過一樣,有人曾經試圖查訪,卻是泥牛入海杳無音訊。

曆史的容顏究竟是怎樣的一副麵目,誰也說不清道不明,也許在曆經時間的沉澱之後,事實的本相會悄無聲息的大白於天下。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